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工作,以及分享我面对AI冲击的经验。
今天的一个简单需求引发了我的思考:
1. 我想要一张舒服的硬木板床。
2. 朋友有一张硬木板床,但需要找人搬给我。
3. 去朋友家搬床,需要精准把床拆卸。
4. 把床搬回家,再组装好。
各位老友应该也知道,我之前学的是现代艺术和美术原画,后面赴日转做IT。
近些年AI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行业都遭遇了毁灭性打击。
但我却阴差阳错意外地越走越顺了。
我的家庭
前些年疫情的时候,承包了一个鸟不拉屎的偏远山林用于抗疫。说好听点是“归隐田园”,说难听点就是下乡当农民。但很意外地,在随后的经济形势下,这片林地反倒成了我们家和一些亲戚朋友的口粮。比如有家里朋友投资失败亏得底裤都不剩,跑山里养猪种地,虽然比子赚不到,住宿条件也很差,但起码吃喝是不成问题的。回归自然体验最原始的生活方式,获得心境的平和。
我的职业
之前转行做IT并不是头脑一热或跟风,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折腾电脑,2012年开始搞网站,也敲了十几年代码,只是一直没有参与过大型项目的开发流程。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待IT和代码的态度和那些科班出身、大厂履历的人完全不同。我更偏向于将编程当作一种实现自我想法的工具,并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一旦发现兴趣衰减或者受挫,就会及时止损,而不会一条道走到黑。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日本IT体验很糟糕后,及时转行学蓝领的原因。许多IT行业的朋友都觉得我这岁数硕升专,重头学门蓝领是疯掉了。但我的想法与他们恰好相反:正因为不敢跳出舒适圈,不敢面对未知,才会在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中挣扎,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痛苦,这样的生活值得吗?
我的看法
未来大部分白领工作,特别是创意性工作,会逐步被AI取代。作为一名ART从业者,我对AI的态度自然是负面的。但我也明白,人不能逆时代而动,这样往往会输得很惨。我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积极拥抱AI发展,但以我的老掉牙技术,以及心底里的抵触情绪,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另一种就是尽量去找一些和AI不那么相关的工作,比如蓝领技工,这种短时间内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还很小,成本上也划不来,因此我选择了这条路。我对一些年轻朋友的忠告也是,如果以后不想和AI卷就业,那么最好就是动脑思考,哪些工作AI还不能参与。不管多苦多累多不体面,都要努力去接受,这可能是未来活命的饭碗。当然我的心态就轻松多了,大不了还可以回去种地、养猪,农村才是我坚强的后盾。
几个网站
前段时间把能卖的域名都卖了,博客直接扔到现成的网站平台,我直接当甩手大爷建站半点不沾了。根本上的转变并不是抵触新技术,而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了,相信站长也在向这方面靠拢,这点上我们是一致的。前些天去了韩国乐天滑雪场,体验非常不错,也更加理解一些旅游杂志以及生活时尚相关内容的受众。以后我的博客也会更加贴近现实,探索一些电脑屏幕以外的乐趣。除了博客外参与的项目就是这个论坛了,以我们几位开发者的三脚猫技术,能做成一个与现代化AI完全贴合的论坛,几乎是痴人说梦的事情。并且开发流程上极其不正规,盈利方面也没有稳定的渠道(当然托管成本也几乎没有)。不以KPI和盈利为导向,没有任何的外来压力,可以随心所欲地实验自己的想法。就像一直有人说,访问量没有了,人气没有了,论坛完蛋了……回过头仔细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本质上的影响吗?正因为如此,这套论坛的构建才更加有乐趣,也更加贴近它本身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