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抵制移民:每月300小时工作欢迎大家

C 1月前 348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008

本來可能成為我上司的職員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平常每月大概加班 40 小時,繁忙期 70 多個小時,有時還會超過,你有辦法接受嗎?」

2018 年年初,我收到一封來自一家醫療美容研發與製造企業的錄取通知書。這間企業享譽國際,更是一家上市公司,旗下擁有好幾項品牌,從保養品到美容儀,在當時都相當受到市場的青睞。聽起來進去打拼個幾年,就能熬出個頭,對未來的職涯應該是會有不錯的發展,但我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棄了看似能給我大好前程的企業。

因為,我沒有信心能夠克服一個月 70 小時的加班時數。

這個 70 小時並不是我莫須加上的,而是在面試時,本來可能成為我上司的職員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平常每月大概加班 40 小時,繁忙期 70 多個小時,有時還會超過,你有辦法接受嗎?」聽到的當下縱然驚訝,卻還是微笑回應:「我相信我盡可能可以做到不加班,並且幫助其他同事一起完成工作。」

而讓我更驚訝的是,該公司的職員對加班時數的坦然,不忌諱地告訴一位來面試的人,好像是告訴你:「我已經有先說了,我們公司會加班,而且加很多喔!」

對於那天的面試,我與該公司職員對話場景依舊記憶猶新。

這也讓我再度喚起當年轟動日本社會的「24 歲電通職員過勞自殺事件」記憶。

時時 ON CALL──日本媒體圈也不例外

從 2015 年的「24 歲電通職員過勞自殺事件」,到 2017 年的「NHK 女記者過勞死事件」,都顯現出日本職場過勞一直是難解的社會問題。

關於「24 歲電通職員過勞自殺事件」,我曾在過去的文章裡提及,歡迎參閱【東瀛當台勞】大學一畢業月領 60K 新台幣,日本職場「高薪」、「高品質」背後的真·相;至於「NHK 女記者過勞死事件」,則是來自《朝日新聞》2017 年 10 月 4 日的報導。

佐戶未和於 2005 年 3 月畢業於一橋大學法學部,同年 4 月進入日本放送協會(NHK)擔任記者一職。隨後在 NHK 鹿兒島電視台執勤 5 年,2010 年 7 月轉調到東京澀谷首都圈播報中心,主要負責採訪東京都的政·治線。2013 年 6 月及 7 月正逢東京都議會選舉及參議院選舉,佐戶未和忙於採訪相關報導,卻在參議院投票開始的 3 天後 7 月 24 日因心臟衰竭在家中猝死,享年 31 歲。報導指出過世前,佐戶未和還緊握著手機。

根據澀谷勞動基準監督署的調查,佐戶未和猝死前的 2013 年 6 月下旬到 7 月下旬這一個月當中,加班時數高達 159 小時 37 分鐘。5 月下旬開始的一個月,加班時數也有 146 小時 57 分鐘。因以上時數達標過勞死門檻,被判定確實是因工作而過勞致死。

在日本媒體圈工作的勞工與台灣相同,都是一份長期處於高壓、工時較長的工作。若身份是一名記者,根據公司不同或許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但時時 ON CALL 也並不意外。

轉職情報網站 ​​OpenWork 於 2018 年公開了一項長達 6 年的《加班時間逐年遞減與勞工意識變化》統計調查。調查顯示,日本整體社會的加班情形有下降的趨勢,以 2018 年度來看,「勇奪」最長加班時數寶座的是顧問相關產業,月均加班 45.5 小時。

而排行榜前 15 名當中,與媒體相關的產業則有 3 項上榜:分別是「印刷、書籍等紙本相關產業」月均 30.3 小時;「電視、出版、新聞等影視產業」月均 39.1 小時;「廣告代理、媒體行銷、公關、設計等媒體行銷產業」月均 41.8 小時。這也意味著,媒體相關產業勞工在日本確實是處於長時間工作狀態。不過這些時數也只是平均值,或許更值得關注的是,原始數據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是否存在極大差距。

而在電視製作公司工作的友人,也曾苦笑著告訴筆者 :「我這份工作經常看不見太陽!」此友人的工作情形經常為:搭最早的電車去上班,搭最後一班列車回家。

日本長時間勤務的現狀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20年勞工工作時間統計》資料顯示,日本勞工一年的工作時數為 1,598 小時,是統計資料當中 43 國和歐盟國家排名當中第 25 名。

乍看之下,或許會覺得日本的工作時數沒有太長。但這裡必須關注的是,這項資料的基數包含了非正職的勞工(以時薪計算的勞工、約聘勞工等)。而在日本社會當中,2020 年度非正職勞工占總勞工人口的 37.2%,因此 OECD 所提出的統計數據不能完全顯示出日本長時間工作的現況。

獨立行政法人勞動政策研究・研修機構每年都會針對世界各國的勞工狀況進行比較,最新一期的《國際勞動比較2019》資料顯示,2018 年長時間勤務(一週工作 49 小時以上)的勞工(男女合計)為 19%,在 G7 當中日本位居第一。換句話說,在日本大約每 5 位勞工就有一位是長時間工作。

然而將男女分開計算的話,長時間勤務的男性為 27.3%,女性則為 8.5%,造成如此懸殊差距有一項很大的原因,日本非正職勤務的勞工當中女性占多數,因為日本女性在結婚之後,為了照顧家庭選擇以時薪計算的工作或是時短出勤方式的不在少數。

在全球也常常被放在最愛加班一族的韓國,從《國際勞動比較2019》的 2017 年統計數據(韓國目前只被統計至 2017 年)來看,整體長時間勤務人口為 29%;男性和女性人口當中,則分別有 34.3%、21.7% 為長時間勤務。

而以尊重人權、高福利社會著稱的挪威,整體長時間勤務人口則占 5.1%;男性和女性人口當中,分別有 7.6%、2.4% 的比例為長時間勤務工作者,是比較國當中比例最少的。

厚生勞動省不願下修過勞死基準 

在相對保守的日本社會,勞工即使受到不平等待遇,但往往擔心未來升遷等問題,而不敢向上級反應,於是過勞死的議題近 10 年來才漸漸浮出檯面被社會重視。

但早在 30 年前,日本就有由推動降低過勞死發生的民間團體組成的「全國過勞死家族協會」。此協會除了協助家屬辦理過勞死認定外,每年也會積極向政府機構提出降低過勞死等全面性改革。

今(2021)年 5 月 19 日該協會於厚生勞動省召開記者會,提出了「應將判定過勞死基準由 1 個月 80 小時,下修至 65 小時」的訴求。

此要求是來自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勞工組織(ILO)所提出的標準──「以 1 日工作 8 小時的情況下,1 個月大約加班 65 小時的話,會提高引發腦部或心臟疾病之危險性」。

然而,目前日本政府對於過勞死的判定以加班時數為基準,有以下兩類:

  • 發病前 1 個月加班超過 100 小時
  • 發病前 2 個月到 6 個月,月平均加班超過 80 小時

然厚生勞動省並未接受「全國過勞死家族協會」之提案,認為目前判定過勞死基準的時數並無不妥。並於 6 月 22 日開記者會表示:「既使未達過勞基準,只要被判定有不規律執勤的情況,或是接近過勞基準的加班時數等,應視為工作和發病有強烈相關,並可認定為職災。」這是厚生勞動省睽違 20 年重新檢視並增加判定「過勞死」基準。

至於什麼是不規則勞動呢?具體來說如下:

  • 下班到上班中間的勤務間隔時間過於短暫
  • 沒有休假的連續出勤等

小結

面對過勞死的罵名,日本政府確實有不斷推動、呼籲企業改革。在如此作為下,日本加班時數就統計數據來看確實年年遞減,但以筆者自身經歷以及周圍友人的經驗來說,長時間勤務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因此現實成效還是有待商榷。

而從各項數據來看,相較歐洲福利國家,亞洲國家還是容易被冠上「愛工作」的標籤,但往往不是勞工自願長時間工作,而是在社會整體思維、環境下迫使接受。厚生勞動省雖然未接受下修判定過勞死時數之提案,但增加了兩項判定條件,和過去幾十年相比是較積極的作為,但是身為已開發國家的角色,對勞工的保障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執行編輯:蕭又寧
核稿編輯:孫雅為

最新回复 (6)
  • C 1月前
    2
    皮卡秋 好像找到共鸣了,非也,和东方大国的 “爱加班” 不是一回事。   脱离待遇去对等加班,就好比脱离国民平均生产均值, 去比延迟退休一样。这种 ...

    我在日本做IT,一个月干到300小时,月入1.5万人民币,别忘了日本消费成本多高。

    没有任何回报可言,日本IT这还能吹纯粹是脱了裤子放屁。

    要是好工作,还轮得着外国人去干吗。

    另外这是台湾媒体报道。

  • C 1月前
    3
    皮卡秋 我只是就事论事,加班多的工资不会差的,因为加班是需要坚实的理由的。 新闻说的是日本人的工作状况,所以分析的是日本,我只是听过日本是压抑的,没听过日本工资很低,更加没听过加班疯狂的 是很低的。至于你说 ...

    我也就事论事,你说的这些都是错的,网上信息太误导人。我之前发的帖子也说过,不光是IT一个行业。

    日本工资是包括无偿加班的,这个叫做みなし残業,普遍来说200小时以内都是无偿加班的。我之前300小时算上加班费也只拿到手30万日元,这是我们现场疯狂加班干死了(你没听错,人死了)一个领导的代价之下。

    日本的工资是年功序列制,按日本人正常的毕业就职,年龄=工资。日本大学生23岁毕业,工资起步就是22万日元,随着年龄每年小幅度涨薪。外国人30岁左右来日本,年功和工作经验是0(中国的工作经验在日本清零),所以起薪也在25万日元左右。

    如果说工资低也就算了,很多外国人到了日本,因为语言和没有对日工作经验等问题只能干派遣,这种说白了就是临时工,如果没活的话半薪、无薪甚至倒贴年金以维系工作签证。

    如果日本工作真那么好,我也不会辞职了,国内就业什么样我能不知道吗。多少人被网上的信息忽悠瘸了,我也是其中之一,承认这些不丢人。

  • C 1月前
    4
    皮卡秋 我只是就事论事,加班多的工资不会差的,因为加班是需要坚实的理由的。 新闻说的是日本人的工作状况,所以分析的是日本,我只是听过日本是压抑的,没听过日本工资很低,更加没听过加班疯狂的 是很低的。至于你说 ...

    日本人有一点我是比较佩服的,就是宁可自杀也不会抱怨环境,这和当下中国人是很不一样的。

    日本有很多人出身条件很差,他们觉得自己没钱所以受苦受累是理所当然的,躺平的上街当流浪汉也很少乞讨。

    对待有钱人,日本人羡慕崇拜但不会嫉妒和背后说闲话,富人世家奢靡享受在日本也是很常见的,日本人认可且遵守阶级之间的秩序和差异。

    换句话说,日本人不会因为贫穷,也更不会因为攀比抬不起头,或者抱怨世道不公,他们只会努力赚钱,服务好有钱人,并且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很典型的就像IT派遣,这是一个典型的服务业,我们为客户开发软件,是为有钱人服务的,一切都要遵从客户(金主)的意愿。但是中国来的程序员总是觉得,自己有技术,客户缺了他干不成活。实际上缺了谁项目都能做,我们才是跪着讨饭的。

  • C 1月前
    5
    皮卡秋 并非来和你争论的,我只是看新闻,说的是日本人的工作情况(对应的就是普遍的本土人工作),所以就事论事是论日本人,而不是外人工作人员。 我是基于新闻的角度,而你是基于 第三方去工作的角度,所以公说公,婆 ...

    我们外国人作为派遣社员,管理现场的领导都是日本人。派遣员工不下班,领导是不能下班的,不然派遣员工独自留在现场,出了事故领导要担大责任。我干300小时,我的日本领导只会干300小时以上,天天加班。当然你可以说他干的活没我累,工资比我高,但无论如何事实就是传统日企疯狂加班。日本没有任何责任意识,甩锅文化天下第一。之所以跟我们一块加班,就是因为不想担责任。领导尽到加班的职责,项目出了任何问题和事故,都是要层层甩给下级的,最终被解雇的是最底层的派遣员工,反正换一批代价最低。日本职场的甩锅文化由来已久,底层(特别是外籍)劳工永远是最吃亏最不占理的,还不能和客户(我们去现场干活,现场就是我们客户)有任何顶嘴,不然在派遣圈子传开,以后现场都不要。你说完全把外国派遣员工和日本人割裂开,那是不现实的。日本行行业业都是层层派遣,上层领导负责制定计划和监督工人干活,工人就是日本社会底层和全球各地的派遣劳工。这已经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形成的体系了,怎么压榨员工早被日本人和老牌派遣公司玩透了。

    日本有钱人炫富确实是光明正大的,企业垄断、黑社会、卖淫、赌场,这些黑色生意都是明目张胆的,不会像中国富人这样掖着藏着。中国现在把这类行为作为见不得人的事情,最起码还有点所谓假惺惺的“公平”表象。日本旅游景点各种高端私人会员制俱乐部,就像东瀛小野亮晒出来的一样,那就是真实的日本,而底层打工人是能看见,却永远无法触及的。周公子这种炫富,在日本确实没有富豪这么干,因为太土太low,暴发户没见过钱那种感觉。日本的大型财阀都是家族继承制,靠关系上位在日本人看来和吃饭拉屎一样是稀松平常,天经地义的事。出身好的就是能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接受最好的精英教育,长大后靠家族关系混到企业高级管理层(不是底下那种小领导天天盯着派遣员工拉锯加班互相甩锅),人家就是吃喝玩乐人生无忧。怎么?哪个日本人不服?不服没饭吃。日本人想吃上饭,要么给三菱集团打工,要么给三井集团打工,要么给野村集团打工,这些集团的掌控人都是大型世家后代,管理层也都是富人阶层出身。日本人的阶级观念是根深蒂固无法撼动的,穷人只有认命给富人舔鞋和当流浪汉捡破烂这两条路,这是很现实的事情。日本人不抱怨,是因为知道抱怨也没任何卵用,穷人就是认命低头打工,有那抱怨的时间还不如兼职扫厕所多赚点钱。

    日本的文化和中国无比接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文化,比中国保留的要好100倍。谁在日企工作过谁就知道,那才是阶级壁垒严严实实,看不到任何一丁点翻身的希望,这也是为啥那么多日本人跳地铁的原因。没钱的普通工人,就是饭都省着吃,蔬菜水果都买不起,这就是日本底层打工人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现状。反倒是一些中国富豪和有钱人,在日本吃喝玩乐,因为他们是顾客,他们就是上帝,日本人都得给他们舔鞋。为什么日本人卖淫女那么多,B价那么低,是因为她们卖B上瘾吗?是因为工作待遇太好吃饱了撑的吗?日本才是有钱人的天堂,能用相对不那么高的消费换来顶级的服务,那么换到对立面那些打工人呢?是不是用低廉的工资提供过度的服务?所以事情都是相对的,要换位思考。

    网上很多虚假消息,把日本社会夸得天花烂坠,包括你看到的那些“优点”,全都是假话、不符合事实的。发这些内容的要么是跟风吹,要么就是黑心中介想把中国工人拉去当底层牛马赚人头费。我在日本工作2年,什么大大小小没见过,秉承着说真话的态度,必须要把这些错误的扳正过来。你要说日本有没有好的地方,那当然有。日本一切现代化、先进的、发达的、美好的,全都是西方世界欧美带来的。最典型的比如和式、洋式。厕所和式就是蹲坑,洋式就是马桶。卧室和式打地铺,洋式睡弹簧床。和食就是生吃、冷吃,洋式各种烹饪、调味。哪个更好、更舒服、更符合人性,当下立断。

    日企谁想进谁进,反正我不进,不拦着,也不会劝退,只是我把真实的信息摆在这里,看到的人相信与否那都是自己的事情。我从对日派遣辞职后的目标,一直就是进欧美公司,当然难度很大,我们要和日本人竞争,但起码看的到盼头。至于为啥不去欧美,不留学是不可能拿合法身份的,没钱连努力的门槛都达不到。如果进不了欧美外企,日本工作的性价和国内没有任何可比性(在找得到正常工作的大前提下)。如果是在国内都吃不上饭了,那在学好日语的基础上,来日本讨饭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普通人绝对别幻想着在日本能够翻身赚大钱,这个地方只会让穷人更快认识到残酷的现实。

  • v6666 1月前
    6
    皮卡秋 并非来和你争论的,我只是看新闻,说的是日本人的工作情况(对应的就是普遍的本土人工作),所以就事论事是论日本人,而不是外人工作人员。 我是基于新闻的角度,而你是基于 第三方去工作的角度,所以公说公,婆 ...

    人家的意思是 你一个外国人来日本臭要饭的 就别想着又舒服又赚钱了 最多求个温饱 然后加班也不少

  • C 1月前
    7
    v6666 人家的意思是 你一个外国人来日本臭要饭的 就别想着又舒服又赚钱了 最多求个温饱 然后加班也不少

    精辟!当然还有一种出路是,趁年轻来日本上学,完全遵循日本人的培养模式,那样有一定概率能够融入日本人的群体,进日本大手。

    但这样的人都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还是徘徊在华人小圈子里,互相坑蒙拐骗,喝日本人洗脚水。

    • 屌丝论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