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十分欣赏和敬佩郑强老师,他为国家科研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一些观点真的无法苟同。
比如讨论到为何很多人要到美国读书,而不是留在中国。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去欧美获得高等教育的门槛要远远低于中国国内。郑强老师说他怒斥手下的女生都在考这考那,准备出国留学,为何不留在中国搞研究。可他有没有扪心自问过,为了达到“在中国学习到先进的技术”所付出的努力,和“学英语考试去国外”相比,哪个更难?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明明有更简单的方法,为何不去走捷径,而是给自己徒增烦恼?当然郑强老师更多的考量是,很多人出国后不再回国,使中国流失大批人才,这个确实是实情。但我认为避免人才流失的方法不应该通过阻挠出国这种方式,而是应该从根本上让人才认可国内的科研环境,给出比美国更好的待遇、更优越的条件,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留下来。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不可能做到大公无私。如果都像郑强老师想的这样,巴黎公社就不会失败,大锅饭也用不着粮票了。
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设施太差、不够重视。比如我上的那个烂大学,机电学院在2015年还在用8位单片机做实验,国外早已普及了64位,这其中的差距成指数倍!还有学校环境,我们学校烂到姥姥家就不说了,可你就连北京师范大学那种名校,到现在也还有6人一屋上下床、又挤又破的集体宿舍,试问这种环境下能培养出多少出类拔萃的人才?欧美正规大学的宿舍,大多是单间或双人间,最多的也就四人间,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独享的写字台,公共图书馆的学习位置和计算机设备非常充裕。这种就属于“年轻人不够吃苦耐劳,贪图享乐”吗?老是拿着上世纪那种吃苦耐劳出精英的个例来以偏概全,欧美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和设施,出来的人才就是比中国多。事实摆在那,还要否定环境设施对学习研究的重要性吗?
中国想实现科研突破,最大的任务就是给教育行业拨款发钱!郑强老师有个观点好像类似于:“国家缺钱,纳税人竭尽全力供养大学生,大学生却不争气”,这种就是纯扯蛋!一二线城市那么多奢侈品店,征收购买税投进高等教育,有人能说什么吗?明明是自己不敢下狠手,怕得罪利益阶层的生意,却把问题推给学生和老百姓。社会顶层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投身教育,怎么能指望社会底层的学生大公无私地献身科研?这从逻辑上就是个悖论,说不通的。
(本文没有自身利益代入,我早已大学毕业多年,并非其矛头所呼吁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