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给出的信息如下:
1、埃博拉病毒病(EVD;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严重的、往往致命的人类疾病。
2、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病死率高达 90%。
3、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
4、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且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群中蔓延。
5、据认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6、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无可用的已获正式许可的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
埃博拉是 1976 年在苏丹恩扎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扬布库同时出现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出现的。后者发生在位于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处村庄,该病由此得名。
二、人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给人类。因此重要的是要减少与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触,包括不要拾取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也不要处理动物生肉。
人际之间感染的发生缘于与感染者的血液、其它体液或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的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与受到埃博拉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污染的环境发生接触时,也可发生感染。
哀悼者在安葬仪式上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发挥作用。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因此,感染病人应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监测,当医疗专业人员确定病人可以回家时,那么他们就不再具有传染性。
需要注意的是,病情康复的男性仍可能在康复后高达 7 周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鉴此,重要的是,男性康复后至少在 7 周内要避免性交,或者当在康复后 7 周内进行性交时要戴上安全套。
三、什么人风险最大?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1、卫生工作者;
2、与感染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3、在葬礼期间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的哀悼者;
4、在雨林地区与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发生接触的猎人。
四、感染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属于典型症状和体征。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潜伏期又称为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它为期 2 天至 21 天。病人一旦开始显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在潜伏期内不具传染性。
五、目前疫情状况如何?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 2014 年 7 月 20 日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国家因埃博拉病毒病造成的累计病例数为 1093 例,包括 660 例死亡。感染数与死亡人数都创新高。
最近的疫情已经夺去672人性命,它最先开始于几内亚的一个小村庄,现在已经蔓延到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些周边国家。
顺便说一句,大家可以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上查看这些数据,不要盲目相信网上谣言。
六、面对埃博拉病毒,我们能做什么?
1、不要恐慌,不要相信不靠谱的信息来源,更不要相信什么预防埃博拉病毒特效产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也没有疫苗可用。
2、了解疾病的本质,它如何传播,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3、配合检疫局的工作,积极接受出入境的检查。现在中国地方检疫局已经在加强口岸查验力度,通过体温探测仪、快速检测手段对旅客进行检疫;加强对入境旅客的本底调查,通过其旅行史调查染疫风险。大家的配合能有效提高检疫局的工作效率。
4、出境前应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及预防措施,在境外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有症状的人员,勿食用未煮熟食物,勿饮用生水,如在境外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可向所在国使领馆寻求帮助。
5、如入境旅客此前曾到过非洲(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及周边区域)、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约旦、伊朗等)等国家,或回国时有发热、咽痛、虚弱、畏寒、腹泻、急性肢体麻痹等症状,在入境时应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如旅客在入境通道被要求抽检,须主动配合检疫人员工作,以便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入境后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
无知和恐慌,往往比疫情更可怕。
非洲病情,离我们还远~